艾米果一斤米粉能做出20个米果。艾米果,江西赣北赣南都有的特色小吃。做法不一,取材都为艾叶草。清明时节,艾草茂盛,也是吃艾米果的旺季。每年的阳春三月,客家人都兴做艾叶米果。
炸薯包用粘米粉,做法如下
大薯(紫玉淮山/脚板薯) 2/3只
老姜 1小块
香葱 1小把
磨泥器 1把
搅拌盆 1个
粘米粉 80克
水 少许
客家薯包子的做法步骤
第1步.用勺子刮净大薯皮,刮皮时注意带手套,不然黏液弄手上很痒;
第2步.准备磨泥器,把大薯磨成浆;
第3步.用磨泥器把姜磨成泥;
第4步.放入小葱末,和姜末一起搅匀;
第5步.拌匀后,准备小瓷勺,和一碗凉开水,油锅烧热;
第6步.左手抓一把薯浆,抓挤成丸子形,右手拿瓷勺截断,滴入油锅中炸到两面金黄。滴完一个后,勺子在凉开水里过一下,再舀薯浆可以防止粘连;
第7步.炸好,装盘。
炸薯包用粘米粉再加点糯米粉,比面粉炸的更好吃 。
糯米粉是用糯米浸泡一夜,水磨打成浆水,用个布袋装着吊一个晚上,待水滴干了,把湿的糯米粉团掰碎晾干后就是成品的糯米粉,当然,在超市也能买到现成的。它可以制作汤团(即元宵)之类食品和家庭小吃,以独特的风味闻名。
炸薯包用粘米粉。
炸薯包用粘米粉和面粉,薯包又叫薯包米粿,是以大薯为主料做成的。
大薯是一种扁而大的地下块茎,状似人的脚板,故又名脚板薯,属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赣南农村特产有一种叫薯包,一般逢年过节,客家人都会用脚板薯擂成泥浆状,加上面粉或米粉,油炸而成香薯包。与北京民俗“贴秋膘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都是进补油脂,以利备战漫漫严冬。
用粘米粉,因为粘米粉炸的薯包会更香,而且外酥里嫩,也更不粘油,薯包上干净也不吃油,而糯米粉炸得薯包软软的没粘米粉炸得耶么香,薯包里也吃了满满的油,吃起来也软粘,满嘴是油,更容易腻人,因此我会选择用粘米粉炸薯包,而不是糯米粉。
炸薯包用的糯米粉,适当加点面粉会更加酥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