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于战国时代的爱国者屈原,屈原楚国的三闾大夫,为苦劝楚怀王不要出卖国家利益、愤然之下投汨罗江自尽,广大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者,创立了端午节,把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防鱼儿去吃他们心中的屈大夫。
可以缩写为:粽子飘香。
在汉语的词语文章里,有缩写的方式,也有扩写的方式。缩写就是抓住主题,把修饰的词去掉。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义。
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。渔夫们划起船只,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。
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,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发展成粽子。 以后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的风俗;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包粽子用的植物叶有很多种类。用得最多的还是竹叶。竹叶中主要又有箬叶竹的叶子,麻竹的竹叶,桂竹的竹箨等面积较大的竹叶。
北方等没有竹子的地方就要从南方运输竹叶过去用于包粽子。也有就地取材用芦苇叶包粽子的。就是在南方的广东,虽然有竹叶,也有用芭蕉叶包巨大兜棕的。摘录一段话:粽叶的选用: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,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。
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,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,但要煮软再用。
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,含有特殊的清香味,俗称“徽州伏箬”。
粽叶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的叶子,简称箬叶。箬叶,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20-46厘米,宽4-10.8厘米,叶缘生有细锯齿。箬叶原产中国海南岛、中国台湾地区等地。生长于海拔300-1400米的山坡路旁和靠溪流、小河岸边等处。箬叶不仅可以用来包粽子,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、饲料、造纸及提取多糖等。